继续上次的话题,本学期我们选择了6个初中和6个高中的生物学课题,同学们一起进行小组试讲和互评。我选取部分课题,在此进行图片展示,和简单评说,对本学期微格教学常规试讲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今天选取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这个课题,给各组推选的优秀课例做一个简单的评说。

徐同学

陈同学

冯同学

梁同学

刘同学

卢同学

叶同学

因为时间的原因,同学们微格主要只讲了前半部分细胞核的功能,少数同学通过压缩课堂内容把结构也讲了,还有一位同学先讲结构再讲功能。

这样,我们就重点说一下细胞核的结构。很多同学在引入细胞核功能的时候,喜欢用多利羊的例子,而教材上则是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呈现我国科学家关于克隆牛的研究。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教材这个处理的意义。教学中多举例说明我国的科学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教材中关于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是通过美西螈核移植实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变形虫的切割核移植实验、伞藻嫁接核移植实验四个实验来说明的。所以关于细胞核的功能这节课其实也就是对这四个实验的处理方法。

我们大部分师范生把这四个实验作为资料当成例子,说明知识点,逐个向学生说明。那么,当老师照着ppt把例子一个个念完,想想学生学到了什么?核心素养有什么?那要怎么教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呢?

少部分师范生教学生从证据中得出结论。首先给出几份研究相关问题的资料,再从每份资料中得出小结论,最后从几个小结论中得出总结论。有时候你会发现学生爱记结论,对于结论到底是怎么来的不感冒。怎么办?

所以,我们能不能去引导学生经历科学论证过程呢?每份资料提供了怎样的证据?每个证据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这样,在这个论证的过程中,学生能理解科学知识依赖于证据,能理解科学是怎么回事。

科学是讲理的,科学中的“理”就是证据,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证据论证观点,而不是让学生不经思考的接受科学知识。

最后,再说一下大家的教态问题。很多同学对教学内容还不熟悉,教学过程中有超过70%的时间都在看课件,从上面的照片就可以看出来,不是侧脸就是后脑勺,真不是我故意这么选照片的,大家就是对着课件讲而没有面向学生。ppt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辅助,而不是依赖。

其实好多中学教室里是不一定有多媒体设备的,还是让我们再次期待明年的教育实习吧。

相关阅读

师范生微格同课异构(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fb/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