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到底要怎么吃药食同源
生姜的皮,要不要留下? 姜是生活最常见的药食,小时候淋雨了或肚子痛,只要一怀疑是着凉,大人就会给冲一杯姜糖水。姜味辛性温,能温中止呕,化脾胃寒饮,开胃发表,解鱼蟹毒。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作为药物姜主要分为生姜、干姜和炮姜三种。辛温暖脾胃泻脾胃寒是姜的主要功效,而三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生姜 生姜偏于发汗解表,长于止呕,宣肺去咳。生姜有一定的发表作用,不过更偏向于温暖脾胃止呕吐,化脾胃水湿。适合外感较轻,寒湿较重的情况。所以“万能的”姜糖水其实更适合内有寒湿的人,发表力道弱了一些。如果外感大于内湿的,用紫苏叶效果更佳。 如今大家养生的意识越来越强,许多人都有了喝姜枣茶的习惯,这当然很不错。因为夏天人体的气血大多发散到体表,脾胃空虚阳气不足,所以这是吃冰棍喝冷饮就是雪上加霜,喝一些姜枣茶可以温暖脾胃。姜枣茶一般是从立夏开始喝,一直喝到夏天结束。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许多人的姜枣茶都喝错了。那些舌苔厚腻、舌头发红,或伴有心率快的人,说明体内湿热瘀阻,这时再喝姜枣茶,不光温暖不了脾胃,反而会造成火逆上行,造成心跳加速,眼鼻干涩,咽喉肿痛等上火症状。所以学中医别老想着寒湿,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皆可致病,中医是中道,不可偏废。 △干姜 干姜不是把生姜切片晒干就完了,和生姜第一点不同就是,干姜用的是老姜。所谓姜还是老的辣。医家张锡纯说过,姜最早的根茎叫作母姜,可以用来制作干姜,母姜发芽,长出新生的茎块,叫生姜,所以生姜的辛辣不如干姜,而以发散为主。 干姜偏于温中散寒,守而不走,意思是干姜的热性会守在脾胃中焦,不会像生姜那样发散,止呕能力不如生姜,不过温中确实是一把好手。炮姜是干姜炮制而成的,性味变为辛苦,更擅长温经止血,平常用的相对较少。 △王孟英著《随息居饮食谱》 关于干姜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王孟英年轻时和厚朴的学员们一样,也是业余学中医,一天他的领导周光远突然腹泻,浑身发冷,汗出如油,眼看就是要挂的节奏,同事们自然是赶紧找来医生,而这时王孟英不顾医生“发痧”,判断是阳气将绝,当即将自己脖子上挂的干姜块煮水让领导服下,结果起死回生,王孟英一战成名。作为一个温病大家,却是靠干姜扬名,非常有趣,也说明古代的温病大家们其实都是精通熟读《伤寒》的。另外提一句,古人有佩戴干姜等药材的习惯,就是中医所谓的服气疗法。以后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出门挂块干姜,拉风程度秒杀和田玉! 作为食物的姜,更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嫩姜可以直接炒肉丝,而普通的生姜用途非常广泛。日常的调味不说,用生姜腌制肉类,可以起到返鲜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冷冻过的肉类,姜末要切的尽量碎,最好是用姜汁腌制。另外姜能够解鱼蟹毒,作为海鲜或者其他菜品的蘸料,不但提鲜而且去寒助消化。 △吃海鲜必备姜 此外,在做酸甜口的菜肴如焦溜丸子、糖醋里脊还有南方的西湖醋鱼时,勾芡的水中加一些姜汁或姜末配合醋和白糖,会有特殊的效果,其中的原理几乎就等同于中药开方子的君臣佐使了。 关于菜品就说这么多吧,烹饪方面广大读者中必定是藏龙卧虎,高手辈出,如果关于药食同源方面大家有什么拿手菜或者心得窍门,也请大家不吝赐教,对于文章中的纰漏也请大家耐心指正。 -END- 文/ 编/ 审/ 星辰 呢喃 徐燕 /药食同源系列/ ·八角茴香 ·白果 ·白芷 ·百合 ·荜拨 ·薄荷 ·草果草豆蔻 ·刀豆 ·丁香 ·佛手 ·枸杞 ·核桃 ·荷叶 ·胡椒 ·花椒 ·藿香 ·鸡内金 ·姜黄 ·芥末 ·金银花 ·荆芥 ·莱菔子 ·罗汉果 ·马齿苋 ·麦芽 ·玫瑰花 ·蒲公英 ·芡实 ·肉豆蔻 ·肉桂 ·桑葚 ·桑叶 ·砂仁 ·山奈 ·山楂 ·薯蓣 ·酸枣仁 ·夏枯草 ·小茴香 ·杏仁 ·芫荽 ·紫苏叶 厚朴健康营丨健康生活聚居地 致力于恢复中医传统,开启人的自爱、自脩、自觉、自治的系列中医课程。以厚朴精华课程为核心,内容涉及修身课,实操课,中医理论课。课程注重中医思维的培养与实用技法的训练,用9天时间帮助大家“业余学,身家用”, 让中医融入大家的生活。 点击图片报名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fb/7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品牌推荐16brand,打造独特的2
- 下一篇文章: 完美日记免费送UR新款打2折小ck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