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保持乡村特
澄海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中,结合“绿满家园”、“百河千沟万渠整治”、“千村环境整治”、“生态示范村镇”等行动,整合资源,坚持改革创新、示范带动,充分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建设美丽家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突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统筹推进。 将全村污水集中到一条管网,利用落差由高向底处流入沉砂池,待沉砂池的水满后,自动流入人工湿地,经过一级、二级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农田的灌溉。湿地上又种上了植物,进一步美化净化村容村貌。这种人工湿地的生活污水处理办法已经在澄海区上华镇东林头村、莲华镇碧砂村、东里镇西洋村等地成熟应用,与另一种生物酶污水处理技术一起走进了澄海的广大乡村。 澄海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中,结合“绿满家园”、“百河千沟万渠整治”、“千村环境整治”、“生态示范村镇”等行动,整合资源,坚持改革创新、示范带动,充分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建设美丽家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突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统筹推进。 “我们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禽畜污染、水体污染,美化村庄环境‘四整治一美化’为重点,加强村庄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澄海区农业局农村改革与建设指导股股长王林川告诉记者,澄海区继续大力推进“千村环境整治”行动,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住房“五改”工作。 “建设美丽乡村,不可能也不是要把乡村建得跟城市一样。我们在推进创建行动中,立足乡村实际,尽量保持乡村特色。比如说,现在一些乡村池塘被乱扔垃圾,变得又脏又臭,一些人主张把池塘填掉,我们则提倡,保留池塘,一步一步整治好。池塘不仅能够保留群众亲近自然的生活,还能调节小气候,有效防止乡村变得跟城市一样的热岛效应。”王林川介绍说。 绿化是“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的首个创建标准,也是澄海区着力推进的一大建设。澄海区将“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和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结合起来,继续深入开展“绿满家园”全民行动,重点实施单位庭院绿化、立体绿化、绿道网、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森林碳汇等绿色生态工程,构筑公共绿化、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体系,大力推进村庄绿化美化。 给村民留下公共活动场所,这也是澄海区推进“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的一大特色。如今走进澄海区的各个村庄,灯光篮球场、健身广场、文化广场等分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每到早上或夜里,不少农村妇女也和城市里的一样,跳起了广场舞。老人们则在健身器材上舒展筋骨,孩子们在广场里追逐嬉戏。“目前,光溪南镇21个村庄有18个村庄建起了文化健身广场。” 澄海区“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有序推进,但由于创建时间紧促,以及部分镇、村建设项目涉及拆迁事项,加上多数农村村镇集体经济薄弱,建设资金筹集存在一定难度,影响了创建进度和效果。对此,澄海区也积极谋划,稳步开展。他们在发挥镇、村主体作用的同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势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经济项目开发。对已建项目、已整治环境制订后续管理制度,调动村民参与建设及管理积极性,巩固和维护创建成果。 莲花镇新楼村:农家庭院中种花种树 走进莲花镇新楼村,首先进入视野的便是一个用石栏杆围起来的池塘。“这个池之前很脏,很多垃圾、淤泥。去年,我们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来淤泥足足有一米多深,我们把这些淤泥拿去作肥土,两全其美。”新楼村党支部书记张泽悦告诉记者。 在开展“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中,新楼村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进行生态改造,年对全村居住区、寨内排污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对寨前污水池进行清淤和砌石篱整治,配套防护石栏杆米,村道两侧留有绿化空间。 张泽悦领着记者在村内走访,不时与路过的村民打招呼。“我们村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万多元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新楼村共铺设水泥化大小路道约2.6公里,面积2万多平方米,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我们还积极种树。在保护好古树的基础上,村内主要村道及公共场所也已实施种植榕树、龙眼树、榄仁、荫香等树木。指导农户开展庭院绿化,号召村民在庭院内、空荒地进行种花、种树、种菜、种果,使全村实现绿化、美化。” 新楼村的盛安楼古寨、百草园早已经名声在外,旅游业曾经繁荣一时,后来由于附近开发了几处新景点,新楼村的旅游业受到了较大冲击。“我们计划对百草园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谈起未来的发展,新楼村的“两委”干部信心满满。新楼村番石榴、矮化荔枝、龙眼、黄皮、杨梅、橄榄、玉米、青姜、葱等优稀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连年扩大。“旅客来游玩,除了看风景,还想尝尝这边农家的特色产品,之前有人尝了我们这边的黄皮后就赞不绝口。”张泽悦说,接下来,村里将鼓励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溪南镇东社村:崩堤窟“变身”农民公园 “你们夏天来,池塘里荷花一开,这里就更漂亮了。很多外村的群众都到我们这来纳凉。”来到溪南镇东社村采访,该村党总支书记叶天欢骄傲地介绍起村里的农民公园。 “这里以前叫崩堤窟,是村民倒垃圾的地方。后来,我们将池塘中部砌了石篱,周边留给村民倒建筑废土。利用废土填平了原来的臭水池,我们再经过10年的努力,建设了一个占地25亩的农民公园,各项配套设施一年年逐步完善,现已配套文化长廊、艺术花架廊、健身广场、灯光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米跑道等一批健身休闲设施。”叶天欢仔细地介绍着农民公园是如何一步一步建起来的。 “早在9年,村里就将村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引入池塘。”记者在农民公园看到,这里种植了樟树、柳树、榄仁、火焰木、桃花心木、美人树、木棉树、华盛顿棕等等树种。“我们这些树也是一步步更换种起来的。原来种的多是落羽杉,一到冬天就枯叶,村民们说不好看,我们就换成了这些名贵树种。” 在农民公园,一个凉亭正在修建中,记者走进一看,原来上面镶嵌着二十四块石碑雕刻着“怀桔遗亲”、“孝感动天”“鹿乳奉亲”等二十四孝图,既美化了农村环境,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凉亭是在年修建的,争取在春节前完工。”叶天欢说,农民公园形成今天的风貌,可谓是十年磨一剑。“每年预算一定资金,有多大财力干多大事情,一步一个脚印,一项项建设搞起来的。”。 “公园建起来了,后续管理更加重要。村容村貌也要整洁,其他地方脏乱差,公园建得再漂亮也没用。”据介绍,东社村制订卫生环卫公约,做到全村实现生活垃圾袋装化,专职环卫工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自选动作:建设广东精品农业示范区 小番茄、草莓、番石榴、林檎、时蔬、反季节蔬菜以及家禽饲养等,如今澄海区的上华镇、隆都镇、莲上镇、溪南镇、东里镇、莲花镇等地,都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种养业,成立了各式各样的合作社,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在“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中,澄海区积极实施省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澄海农业升级版,基本建成“广东精品农业示范区”。 根据澄海区土地利用现状,结合今后发展方向和结构调整的要求,按照功能相近、产业关联的划分原则,澄海区将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布局划分为“一核、两区、两带”。 一个核心区。即在莲华镇建立海西现代精品农业核心示范区,分为综合管理服务保障功能区、精品产业化生产功能区、现代效益农业示范功能区、休闲农业观光区。打造成澄海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管理协调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创业试验中心、科普示范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 两个功能区。即优质水稻种植功能区和优质高值无公害蔬菜种植功能区。在蔬菜和水稻发展基础良好的溪南镇、莲上镇、莲下镇,以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为目标,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生产特色、精品、应时新鲜、高档蔬菜以及优质大米,并辐射全澄海,引领粤东现代农业发展。 两个功能带。即优势特色畜禽沿山产业功能带和沿河产业功能带。沿莲花山山脉低山丘陵区形成的盐鸿、溪南、隆都等镇形成沿山生态高效生猪养殖产业功能带;沿莲阳河、南溪河、北溪河流域的凤翔街道、溪南镇、莲下镇、东里镇形成的水禽产业功能带。以两带为基础,辐射带动全澄海生态高效畜牧业发展。 记者手记:从里到外让农村更美 “美丽乡村,幸福村居”不是一个口号,不是刮一阵风,也不是“涂脂抹粉”、“穿衣戴帽”,也并非大兴土木、大拆大建,而是要从里到外,让村容村貌变美,让村民心里更甜。 走访澄海区莲华新楼村和溪南镇东社村,这两个村都清理了池塘建起石栏,池水整洁,水渠畅通,原先垃圾淤泥堆积的池塘变成了一个可供村民游玩的公共活动场所。村里的人说,一到夏天,绿荫宁静,闻到的只有树木香气,而没有了原先池水的发臭味。宜居环境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保留池塘也就是保留乡村特色。池塘不仅能够保留群众亲近自然的生活,还能调节小气候,有效防止乡村变得跟城市一样的热岛效应。希望像保留池塘这样的人性化理念能够在“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中遍地开花,结出硕果,把农村建设成让城里人向往的地方。(记者陈洪镔)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hq/1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样电视不一样看法腾讯视频TV端瞬间打造
- 下一篇文章: 北京西面的一座小镇上,生长着几百年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