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白癜风擦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54.html

主题生成背景

有一天,孩子们在用水果餐时,佳媛忽然叫道:“啊!牙齿好痛呀!”孩子们纷纷围上去,关心地问怎么啦?我赶紧帮佳媛检查了一下,呀!原来是有一颗小小的木囝(芭乐)核,塞进佳媛的牙洞里啦。

我用镊子轻轻把木囝核取出来,随手放在桌上。没想到孩子们纷纷看着这颗“小捣蛋”,你一言我一语议论了起来......

家跃:“原来是木囝核在捣蛋呢,你们看它好小呀,以后吃的时候要小心。”

睿彤:“芒果核就很大,就不会塞到牙。”

雨欣:“草莓核也很小,但不会塞到牙啊。”

梦婕:“为什么“木囝”核那么小?西瓜很大核也很大。”

尔帆:“不对,西瓜的核是小的,还滑滑的呢。”

教师的话

从幼儿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果核的大小、形状等非常好奇,很想探索有关水果核的一切。《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从果核的外形特征、种类、果核的成长方面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于是,一场有趣的“果核探秘”之旅开始了......

01

果核探秘

1.晨谈《说果核、猜果核》

孩子们对小小的果核充满了兴趣,于是,我鼓励他们去找寻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果核。集体的力量果然强大,第二天孩子们就收集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果核,他们开心地和同伴讨论了起来:

旭源:我超级喜欢吃火龙果,它的核跟芝麻一样小小的,还可以吃哦。

家跃:我这个可能是龙眼的核,它是黑黑的圆圆的。

梦婕:你看,我这个核,大大扁扁的还长了很多毛毛,它应该是芒果的核。

柏霖:我的核跟你有点像,它有点尖,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核。

教师的话

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发现他们对果核的形状和手感非常感兴趣,有的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果核的特征,有的尝试根据果核的特征开始猜测是哪种果核。瞧!孩子们开心地玩起了“猜果核”的游戏——

骏睿:这个果核圆圆的,硬硬的,很重的感觉,它好像是牛油果的核。

润男:哎呀,这个核太好猜了吧,它扁扁的、毛毛的,一定是芒果的核!

镁庭:这个核摸起来粗粗的,上面还有一条一条的沟,我猜不出它是什么核......

清烨:水果核就是在水果的肚子里呀,我们只要找到不同的水果,吃掉它,就能看到里面的果核呀。

教师的话

在与同伴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的果核很不一样。幼儿在观察果核时,他们重点观察的特征也各有不同,有的从颜色、有的从形状、有的从手感方面去探究和发现。

在幼儿“说果核”、“猜果核”的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果核的兴趣极高。可是他们中有的对果核的了解并不多。他们在分享和讨论中,决定要先去找寻各种各样的水果,再“吃掉水果”,探究果核。

于是我鼓励幼儿,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一起去寻找身边的水果......

2.亲子实践《寻找水果》

周末,孩子们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开启了“寻找水果”的快乐之旅——

亲子实践表:

在实践之后,孩子们回到幼儿园,将自己的发现与小伙伴们分享:

柏勋:家乡的水果还有很多,有草莓、潮汕柑、黄皮、橄榄、木瓜。

柏霖:我最喜欢吃草莓了,可是它的核真的太小,我直接吃进肚子里了。

美淇:橄榄的核是两头尖尖的,但它味道苦苦的,不好吃。

诗漫:我外公家种了很多龙眼,他摘了很多给我吃。龙眼甜甜的,它的核圆圆的。今天妈妈还让我带一些来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吃呢。

教师的话

在亲子实践中,孩子们发现了更多的水果,认识了更多水果的果核。他们回到幼儿园纷纷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发现。还有部分孩子在亲子实践后,将自己找到的水果带到班里,想和小伙伴一起分享、继续探究。

我把孩子们带来的各种水果投放在区域,并且在区域里投放了刀和砧板,让孩子们可以在区域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3.科学区《果核躲猫猫》

孩子们看到区域中多种多样的水果,开心极了。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开始研究起水果的外形,猜测里面果核的样子;有的拿起水果剥起皮来;有的拿起水果刀,直接切开水果,找出水果肚子里的果核宝宝......

教师的话

在孩子们的探究中,一个个水果被切开、剥开,果核宝宝也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芝恩说:“是吧!我就说芭乐的核是小小的吧!”祺悦说:“龙眼小小的,但是它的核却很大呀。”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切水果、剥水果、找果核的一系列探究,对水果与果核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了解了不同水果对应的果核的大小和形状,明白了原来不是水果大,果核就大;水果小,果核就小。

在本次活动结束之后,我鼓励幼儿将部分果核分类装在小密封袋里,贴在主题墙上,为以后日常观察果核提供条件。

4.科学《果核妙用多》

在孩子们的眼里,各种各样的果核似乎戴上了“光环”一般,特别神奇有趣。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支持他们的探索欲望,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果核妙用多》。

教师的话

神奇的果核妙用多多,它可以用入药、种植、煲汤,甚至可以在雕刻加工后,变为工艺品、艺术品......

在说果核、猜果核、探秘果核等活动中,孩子们对果核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对果核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和了解。

02

“果核”童谣

潮汕童谣是一代又一代潮汕人童年珍贵的回忆,而《潮汕童谣绘本》以富有童趣的绘画形式来呈现潮汕童谣,将以往口耳相传的童谣形象化,符合学前儿童的思维特征,是潮汕孩子学习童谣的宝贵资源。

基于幼儿对果核浓厚的探索兴趣,结合本园的潮汕童谣课程,我在阅读区投放了《潮汕童谣绘本》,绘本中有关于果核的潮汕童谣《东方出个弥勒佛》,绘本以画为喻,将果核的特征放大,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水果核的特征。

1.语言《东方出个弥勒佛》

孩子们被潮汕童谣绘本中生动有趣的绘画内容深深吸引了,他们就绘本中果核的插画内容纷纷讨论了起来。于是,我提出了以下问题,鼓励孩子们一起在绘本中寻找答案——

1.你在童谣绘本中看到了什么?

2.绘本中果核旁边的人,在做什么?跟果核有什么关系?

我看到一个笑哈哈的大肚子和尚,他是神仙吗?他和我们一样也喜欢玩水果核吗?

哇!我看到有小朋友把橄榄核当成跷跷板玩。

还有小朋友坐在龙眼核上玩,有个人还在推着龙眼核。龙眼核很滑的样子。

芒果核的毛毛很长,有个小朋友拿着梳子在帮它梳,哈哈哈!

阅读完童谣绘本,理解了绘本的内容之后,孩子们对绘本中的童谣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请孩子们一起观看“潮汕童谣的动画视频”,通过看和听,体验潮汕童谣的趣味性和语言美。

《东方出个弥勒佛》

东方出个弥勒佛,

南方出个观音佛;错错碎碎木图核,

圆滑圆滑龙眼核,生毛生毛芒果核,

头尖尾尖橄榄核,满面皱纹是桃核,

滑溜滑溜杨桃核。

学习了潮汕童谣《东方出个弥勒佛》之后,幼儿对果核、对童谣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结合前面“猜果核”的游戏,我鼓励幼儿尝试根据果核的特征,创编童谣。孩子们兴致盎然,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创编起来......

细细幼幼草莓核。

大大圆圆牛油果核。

圆溜圆溜木瓜核。

椭圆椭圆哈密瓜核。

在创编潮汕童谣句子后,幼儿想起了童谣绘本中的每种水果核都是有插画的,便讨论起要为创编的童谣设计插画。于是,又一个有趣的活动开始啦......

2.美术《绘本畅想画》

教师的话

在学习了童谣、创编童谣之后,我在美工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果核、以及绘画的材料,鼓励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喜欢的果核。可是在绘画的过程中,我很快发现,如果仅仅画果核的话,一下子就完成了,孩子们的兴趣并不高。

在美工区绘画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有的幼儿会根据果核的特点,模仿绘本中的画面,为自己喜欢的果核设计插画。

《指南》指出:教师应“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于是,我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了新的活动:绘本畅想画。我鼓励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果核设计绘本插图。

看看,我们的小小设计师开启了自己的畅想......

“小小设计师”们设计的绘本插画:

孩子们在设计了绘本插画之后,还将创意和爸爸妈妈分享,邀请爸爸妈妈们一起加入《果核畅想画》的创作中来——

亲子《果核畅想画》:

这是我的作品,我和妈妈用西瓜核和南瓜核做的。

这是我和妈妈用芒果核和黄皮核制作的。

亲子作品展示:

通过“果核畅想画”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而潮汕童谣兼具韵律美与节奏美,它趣味且朗朗上口的特点,让幼儿十分喜爱。在日常生活中、在家中,幼儿也会不自觉地读起童谣。

3.亲子共读潮汕童谣

教师的话

潮汕娃爱潮汕童谣,让我看到了潮汕文化传承之光,正在孩子们的心中熠熠生辉。我鼓励孩子们来做“小小童谣传唱人”,在家里,教爸爸妈妈共读潮汕童谣。

通过亲子共读童谣活动,幼儿不仅读童谣、还教爸爸妈妈念唱童谣。在活动中,幼儿将潮汕童谣引入家庭,亲子一同感受潮汕童谣之美,唤起长辈们对潮汕童谣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潮汕文化的认同感。

教师的话

学习了潮汕童谣《东方出个弥勒佛》之后,孩子们非常喜欢这首朗朗上口的“果核”童谣。在“果核”探究之旅中,他们不断发现问题,不断遇见惊喜,还学会了好听、有趣的潮汕童谣。探究中的他们是认真专注的、快乐积极的、乐于想象的......

《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于是,为了支持幼儿深度学习,让他们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性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我们开展了有趣的活动——玩转果核。

03

玩转果核

1.玩果核

自从开展了果核探秘的主题活动之后,投放在区域中的果核就成了孩子们最好的玩伴啦!有一天,两位孩子的对话,引起了其他孩子的注意——

看,龙眼核变成陀螺啦!

哇塞!你也太厉害了吧,果核都被你转起来了。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由此,我们开展了民间游戏“玩果核”。

幼儿在玩转果核的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在游戏结束后,几个小伙伴又讨论了起来......

竣博:龙眼核圆圆的,比较容易转起来,很好玩,就跟陀螺一样。

勃希:你看,这个南瓜的核扁扁的,就转不起来呀!

佳媛:咦,这个南瓜核长得很像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它能不能吃呀?

教师的话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提供条件和幼儿一起做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

针对孩子们发现的问题以及疑惑,我鼓励幼儿通过实践,一起来验证南瓜核能不能吃。

2.吃果核

我们一起查阅了资料,发现炒熟的南瓜核是可以吃的。经过商量,孩子们决定要来炒制南瓜核。

我们查看了本周幼儿园的食谱,发现周二的点心刚好是南瓜粥。于是我们找到厨房伯伯,让伯伯帮我们留了许多南瓜核。在洗净晾干后,我从网上找来了炒制南瓜核的视频,和孩子们一起研究如何炒制南瓜核。

幼儿们热情高涨地参与到南瓜核的炒制中来,在不断的试错与尝试中,南瓜核终于炒制出炉,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纷纷围着刚出炉的南瓜核,有的拿在手里观察、有的忍不住舔了一下,有的等不及直接放嘴里嚼起来、有的很仔细拨开外壳......

教师的话

在炒制、品尝南瓜核之后,我给孩子们提出了问题,鼓励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寻答案:

除了南瓜核以外,还有哪些果核也是可以吃的?

3.果核分类

在“吃果核”的活动之后,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始了“哪些果核可以吃”的探究。最后,他们探究的结果是:

除了南瓜核之外,能吃的果核还有菠萝蜜核、榄核、冬瓜核......

于是,根据探究的结果,他们把区域中的果核分成可以吃的果核以及不可以吃的果核。

根据大班幼儿的经验积累,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

除了将果核分成能吃的和不能吃的,还能怎么分类呢?

琳琳:我觉得可以分成水果的核,和蔬菜的核。

锦楠:能不能分成可以转的果核,和转不起来的果核?

泽亚:那我想分成尖尖的果核,和圆圆的果核。

嘉怡:我就来分大大的果核,和小小的果核。

教师的话

在分类过程中,不同的幼儿对果核分类有不同的方法。他们有的想根据蔬菜的果核和水果的果核来分类,有的想根据果核的颜色来分类,有的想根据果核的大小来分类……他们各自定下分类规则,制作记录表并进行分类。

4.种果核

有一天早晨,孩子们在走廊排队准备早操的时候,可彤忽然发现展示墙上的一颗果核发生了变化。她大叫起来:“哎呀!果核头上有个小芽!”其他孩子纷纷围了上去......

孩子们决定要种植果核试一试。那么,要种植哪一种果核呢?经过商量和投票,他们最终选定龙眼、橙子、柠檬、芒果四种果核。

果核成长记录:

教师的话

幼儿在玩果核、吃果核、果核分类、种果核等活动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探寻答案。他们在探究中与小伙伴积极讨论、分工合作,并尝试用图画记录果核的成长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的交往、表达、观察、合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对果核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

主题网络图

主题活动小结

一次自然而平实的“水果餐”,开启了孩子们对“果核”的探索之旅。孩子们从探究果核、学习童谣到找寻“果核大家族”,他们在探究中感受到了潮汕童谣的魅力,并将潮汕童谣带入家庭,勾起了爸爸妈妈对潮汕童谣的美好回忆。

在活动中,他们发现了探索的快乐,养成了积极主动、敢于尝试的习惯。在主题活动中的他们是快乐且积极的。庆幸自己能与孩子们一起发现、一起探索,并记录下这些属于孩子们的“精彩时刻”,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探索的乐趣,真正体验在玩中学、学中玩。

课题资讯

课题名称

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

幼儿园潮汕童谣专题课程建设(XQXKCB57)

领衔幼儿园

潮州市潮安区小太阳中心幼儿园

指导单位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

本主题指导专家

林朝虹、郑静婉、李少英、颜桂

本文系省新课程项目尝试性成果,由潮州市潮安区小太阳教育集团实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小太阳教育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hq/1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