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靠着山就吃山里的东西,靠着水就吃水里的东西。

过去这话挺对的,那时候条件差,吃的也少,为了能吃饱,就得常去山里找各种野菜、野果吃。就因为大自然的慷慨给予,好多人才能不挨饿,而且去山里挖野菜、摘野果,也成了当时农村孩子的一种幸福事儿。

如今条件变好了,农村里没啥人去山里采野果啦。这样一来,好多野果慢慢就被人给忘了。今儿个笔者就给大伙讲讲6种60后、70后常吃的野果,你们吃过几种呀?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不?

这玩意儿学名叫南酸枣,是南方的一种类似枣子的野果,听名字就知道,吃着特酸。有的地方干脆叫它酸枣,也有叫鼻涕果、化郎果、五眼睛的。

五眼果跟农村一种挺吓人的树是亲戚,这树就是漆树。要知道这种树属于漆树科,不过五眼果是南酸枣属的落叶乔木。通常五眼果的树长得挺高大,树干很直,一般能长到一二十米高呢。

这果实没熟时跟苦楝果似的,熟了就变黄啦。不过它没啥果肉,里头有个挺大的核,就核表面有层薄薄的果肉,而且特别难吃。等把果肉吃完,就能看到果核上通常有5个像眼睛的黑斑,所以它才叫五眼果。

实话说,五眼果不好吃,就算熟了也酸得很。这果子果肉也少,可过去不少60后、70后特别喜欢,老拿它当零嘴吃。

好多人都吃过白萝卜、胡萝卜,可晓得水晶萝卜的人却没几个。就算是在农村,也有不少人不明白水晶萝卜是啥。

其实水晶萝卜就是三叶草在地下的根茎,这根茎跟水晶似的,形状又像小小的萝卜,于是就得了“水晶萝卜”这么个挺高级的名字。

好多人都知道三叶草,要是瞧见长着四片叶子的三叶草,那就是大家常说的“幸运草”啦。以前农村的孩子放牛、打猪草或者在山里干活时,会采些三叶草的叶子当“口香糖”嚼着吃,这叶子吃着有点酸,还能让人嘴里生出津液,解了渴呢。

不过没多少人清楚,三叶草的根和茎是能吃的。把它刨出来,弄干净,接着就能直接吃,吃着味道挺好,甜甜的,水分也多。

在南方,黄皮对朋友们来讲算是比较熟悉的水果啦,特别是两广、福建以及海南这些地方,那可都是黄皮的主要产地呢。

不过说起石黄皮,好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实石黄皮是一种挺常见的植物的根茎,这植物就是肾蕨。

而且在民间,它有个特牛的名字——凤凰蛋。为啥这么叫呢?就是把它比作民间传说里神鸟凤凰下的蛋。为啥比作这个呢?因为它形状跟鸡蛋似的,一株肾蕨下面能有几十个石黄皮,跟一窝鸡蛋似的。

好多人都晓得肾蕨,可不清楚它的根茎能吃。其实呢,肾蕨这植物在地下的球状块茎是能吃的,可以像水果那样直接生吃,也能拿来煲汤、煮粥啥的。以前,这可是不少农村孩子常吃的一种野果。它淀粉含量多,水分也丰富,吃着甜甜的,没啥怪味。

如今又到了能吃板栗的时候啦,以前农村的孩子可没现在这么好福气,那时候板栗挺稀罕的。但山里有一种野果,个头挺小叫米椎,吃着比板栗还香呢!

以前主要是野生的,这野果个头特小,树还特别高大,采摘特别费劲,也就一些小孩会去山里采,拿回家让爸妈给炒熟了,或者煮着吃。

米椎个头比板栗小不少,壳还特硬,不好剥。不过,这米椎吃着是真不赖。也许是淀粉含量高吧,它口感比板栗更细,一进嘴就甜滋滋的,香味也更足。要是有耐心拿它炖土鸡,那吃一回,能让人记一辈子。

那盐肤木结的果子,以前盐肤木这种树挺受欢迎的,过去有些穷人家会拿它当食盐用。

盐肤子这种果实,个头不大挺小巧,模样还挺可爱。它表面有层白色的东西,跟盐似的。这果实吃着不是甜口,而是咸口。

我虽是80后,不过小时候盐肤子可没少吃。每次去山里放牛,或者砍完柴往回走,要是在路上瞅见盐肤子,就摘上一把,边吃边往家走。

这种野果味道不咋样,吃着还有点儿咸。大人要是看见,就不让咱吃,说吃多了拉粑粑费劲。不过那时候能吃的果子太少了,小孩们嘴馋,还是该吃就吃。

这名字听着挺让人不舒服,不过这种野果那是相当美味。这就应了那句老话:不能光看外表,就像海水不能用斗去量一样。近些年来,有些地方在种八月瓜,可猫屎瓜比八月瓜好吃不少呢。

为啥它叫猫屎瓜这么个难听名儿呢,就因为它的模样跟猫屎特别像。不过这猫屎瓜成熟后,那吃着可甜了,一点儿酸味都不带。

而且得说一下,猫屎瓜营养价值特别高,有好多糖类、蛋白质、脂肪、果胶、维生素跟矿物营养。不但能直接吃,还能用来制糖、酿酒、做果冻、做果酱啥的。有的地方已经在推广种它了,听说一斤得卖20块往上,价格可不低呀。

对60后、70后的人来讲,前面提到的6种野生植物,以前特别常见,它们的果子那时候也常被人吃。可如今好多都快让人想不起来了,甚至有网友说在他们老家都“没了”,真挺遗憾的。

那这些野生植物,您能叫上名不?吃过多少种呀?欢迎留个言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hq/1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