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太湖西游记
太湖西游记 有酒 苏东坡《洞庭春色赋》引言说:“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犹子德麟得之以饷余,戏作赋曰……” 黄柑何物?通俗说来即“黄皮橘”,西山人亦称为“马汤团”。黄皮橘味甜有籽,现已少有种植。 提到苏东坡跟苏州的关系,人们最熟悉的可能要数他给虎丘景区做的免费广告:“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查下来原文是“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为二欠事”,但意思就是那个意思,且跟本文主题无关,咱不展开),其实他还给吴中做过代言,涉及的产品是用吴中土著桔子“黄皮桔”酿造的桔子酒——洞庭春色。 这段时间,黄皮桔差不多已经熟了,看到朋友发来的照片中,黄皮桔挂在枝头,黄澄澄、沉甸甸的样子,让人不由不想起东坡先生呀。 黄皮桔又称“黄柑”,主产于吴中区西山岛,东山镇等地也有一定分布。年6月出版的《西山镇志》对它有这样的记载: 有粗皮、细皮两种。粗皮黄皮桔果面的油胞点大而凸出,俗称麻汤团,极不耐寒,易冻伤。细皮黄皮桔果面光亮,油胞点平生或凹入,较粗皮更不耐寒。黄皮桔大小年差异显著,易受冻害,果核较多,但生长较快,收获期与了红同时。 曾经品尝过这种桔子,只觉得肉质鲜嫩,水分充足,甘甜可口。只是,现在“外来和尚”无核蜜桔占据市场主流,黄皮桔这种有核的土著桔子只能靠边坐,卖不起价,果农种植积极性也不高,许多黄皮桔树被砍掉,或者就自生自灭。但它们依然顽强地生长、开花、结果,一任群芳妒。 咱这凡眼也觉得好,苏东坡这个文化奇才当然更慧眼识货,早就看中了这种桔子及其衍生产品。他的《洞庭春色赋》引言说: 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犹子德麟得之以饷余,戏作赋曰…… 安定郡王是宋朝宗室,写《洞庭春色赋》时的安定郡王应该是赵世準(-年在位),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玄孙。他用黄皮桔酿了酒,送了一点给侄子赵德麟,赵德麟又用这酒招待苏东坡,于是苏东坡写了这篇赋,或许算是“付酒钱”吧! 《洞庭春色赋》文章比较难懂,就附在本文最后,让感兴趣的人读吧。这里大致分析一下,为何说这首赋写的黄柑是苏州吴中的黄皮桔—— 因为赋中提到“吹洞庭之白浪”、“卷震泽而与俱还”、“鼓包山之桂楫,扣林屋之琼关”、“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鳏,属此觞于西子”,都显然与吴中太湖有关:洞庭、震泽都是太湖的别称,包山是西山的别称之一,林屋就是西山岛上的林屋洞,范蠡、夫差、西子(西施)都跟苏州密不可分……赋所写地方不是吴中又是哪里?所说的黄柑不是吴中的黄皮桔又是哪里的? 当然,赋中还提到了商山四老人,如今西山岛东村也有商山四皓隐居于此的传说,是真是假,就留给专家去评说罢。 可惜,《洞庭春色》这种桔子酒现在看不到了,无缘一饱口福呀。但不管怎么说,《洞庭春色赋》就是苏东坡给吴中物产做的大广告,广告费恐怕就是喝一顿酒而已。这位大文豪如此厚待吴中,保不准引得其他地方的人眼红呀! (转自《吴中悠悠看》作者施晓平)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pk/1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以藝術的名義在香港過一個不一樣的聖誕節
- 下一篇文章: 海南各种水果上市时间表,你知道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