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知道,现在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被西方学者定义为“中心—外围”体系,及金融国,工业国,原材料供应国组成。其中“中心国”就是以美国、西欧等西方国家为首的金融国,他们掌握着国际政治游戏规则的制定权,金融货币霸权,核力量和全球军事覆盖力,战略交通要道的海上和陆路航线,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全球影响力和工业品牌的塑造力和技术的创新力。作为领头的美国自不用说,传统老牌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大国的英、法两国虽有着去工业化,高福利债务化,老龄化等众多国内问题,但这两国仍具有上述优势,和美国同为“中心国”圈子中最大的领导者和受益者。而“外围国”就是指工业国和原材料供应国,其中工业国主要就是德国、东南欧、日本、韩国、越南、东南亚、土耳其和我们中国。工业国既接受原材料供应国提供的粮食、石油及其它工业原材料,以维持国内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还接受来自西方中心国提供的金融投资和新技术的引进,配合进口的工业原材料,生产出最新最好的工业产品,出口到中心国家,为他们提供干净舒适方便甚至奢侈的生活。出口到中心国商品换来的外汇,则留在中心国换成了他们的国债和公司债券。这些换成债务的金融资本又从中心国流入外围工业国,使工业国再次得到中心国的金融投资、技术引进、军事保护和价值观孕育,然后反复循环。“外围国”中的原材料供应国最简单了,他们的使命就是为工业国提供粮食、能源和工业原材料。这些国家包括提供能源的俄罗斯、沙特、中东欧佩克国家、哈萨克斯坦;提供粮食的印度、泰国、拉美国家;提供原材料矿产资源的巴西、澳大利亚、拉美国家、非洲国家(拉美很多国家的矿产资源直接被西方国家买断了)。还有一类国家既没有工业化实力,也没有粮食、能源、原材料,可能只能提供一些廉价劳动力的移民或难民,这类国家被西方学者称为边缘国家,意思是他们完全不在国际政治生态链上。欧佩克国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特别的国家,这两国家虽被定义为外围国家,但却有其它外围工业国,原材料供应国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中俄都是核大国、军事大国,不像其它工业国(德国、日韩、东欧)那样需要得到西方中心国的军事保护,所以中俄两国也就具有独立自主的政治地位和外交战略;其次,中俄的粮食都能自给自足。当然,中国每年还得进口大量猪肉和大豆(大豆大部分也变成猪饲料),但在粮食安全上不至于像日韩那样受限(这点俄罗斯比中国好);再次,中俄都是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人口自不用说,俄罗斯也有1.4亿人口,使这两个国家也能像西方中心国那样消费掉大量工业产品,其中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点中国比俄罗斯好)。本国消费工业品直接创造了本国的财富,把财富留在国内,还可以转换成像中心国那样的金融优势和科技创新(一带一路沿线国投资、互联网、5G、高铁、大飞机),省去了得把钱放在中心国那儿的麻烦不安全和当嫁衣;最后,中俄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没必要在意识形态上被西方中心国牵着鼻子走。中国是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除了一小部分跪舔西方的黄皮白心人之外,大多数中国人不管有文化的没文化的,都以自身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为熟悉为荣。俄罗斯倒是挺想在文化意识形态上向西方中心国靠拢,要一张西方户口,但西方不搭理他,不允许俄罗斯融入西方,认为俄罗斯是鞑靼人的混血,西方血统不纯,逼得俄罗斯东正教文化和西方“民主自由”文化渐行渐远。总之,“中心—外围”体系这一套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是由十九世纪在大英帝国鼎盛时期开拓全球化时设立的,以西方国家利益、核心价值观为首的,引领全球生态链运转的国际秩序。不可否认有其西方中心论及霸权主义的一面,但其推动人类社会文明整体进步的一面也不能忽视。就拿作为外围国家的中国来说,即使西方这几十年来如此反复的羞辱、埋汰新中国的发展,但新中国还是积极地融入了这一体系,在保证自己政治独立自主,国家核心利益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还充分地利用了这一体系使自己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时至今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某一方面来说也算是得益于这一体系。至于这一体系最近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西方国家能不能守住在体系中的优势和领导地位,还有待慢慢观察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pk/1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