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5%8D%8E%E5%9B%BD/3725442?fr=aladdin
01引言

记得宋丹丹和黄宏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中有个片段特有意思,宋丹丹想吃水果,黄宏没钱,说吃大葱也一样,还说“从营养价值看,苹果和大葱是一样的”,宋回复到:“你看人家吃水果的,生出来的小孩都水灵灵的,那像我们仨孩子个个都是葱芯绿!”

也别说,很多年前,水果还真算是奢侈品,看个病人,拎袋水果,自己家轻易不买的。如果碰到季节不合适,水果不怎么丰富时,看病人、走亲戚还会买水果罐头,这个应该算高级营养品了。

常规的罐头用广口玻璃瓶装的,上面有个金属盖。里面经常装的有橘子、桃子之类,水果块都被糖水泡得胖咕咕的,特别诱人,而里面的糖水当初觉得是天下最好吃的美味,这种属于过节或者生病时才偶尔有机会尝得到的。

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现在罐头水果早已过时,世界各地的新鲜水果早已走进千家万户,这些演变与进化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下面就挑些给大家说说。

02香蕉

小时候,在外地,水果只能应季的时候可以看到。一般夏天比较多,6月底开始,先是有葡萄,然后是桃子、梨、西瓜、苹果,再晚就是院子里的两棵石榴树了,平时也就只能看到这些水果了。

有一次,隔壁邻居家男主人带给他家俩孩子一串黄澄澄的、弯弯的、一手多长的水果,剥了外面的黄皮,就能吃里面白白的果肉,而且连核都没有,真是一种高级的水果啊!后来我才知道,这叫“香蕉”,从此这在我心目中是一种最高档的水果。

当初运输不便利,这种水果在北方的确非常罕见。

等到了上海,香蕉就经常看到了,但这个价格比常规的苹果、梨、西瓜肯定要贵许多的。

上班后,有次到福建漳州出差,临走时,当地朋友送了我一大袋香蕉,猜猜有多少?20斤!而我就一个人出差,下一目的地是汕头。

在长途车上,我坐最后一排,香蕉太占地方,放在车子地板怕烂了,于是就挂在窗口,结果,风一吹,就变黑。刚开始还拿些香蕉让旁边的人分享,等香蕉黑了,都不好意思给周边的人了,结果是一边吃,一边扔,这一次我被香蕉吃怕了。

03苹果

北方的苹果多,不稀奇。到了上海,苹果价格就贵了很多,一般苹果也不轻易吃。

等改革开放了,苹果还分品种了。价格最便宜的是国光,这种苹果有些酸,好一些的是青蕉、黄蕉,红蕉样子最好看,价格相对贵,但这种水份少,一般是给婴幼儿或老人吃的。

再后来就是日本品种“红富士”一统天下了,不仅甜,而且水份也特别足。

因为全国各地都种“红富士”,买到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经常看到有些苹果外观红润,非常漂亮,但吃起来味道寡淡,一点苹果味儿都没有。

一次去四川汶川地区九顶山旅游,沿途看到一些野生的苹果树,上面结着小孩拳头大的果子,同行的人说还差些时间,应该有些酸。摘了一尝,果然蛮酸的,但苹果的香气特别浓郁,那一刻,突然觉得酸酸甜甜、苹果味十足的“国光”苹果才是最好吃的,但现在估计市场上找不太到了。

04梨

我曾经住过的北方县城离砀山不远,所以吃的梨全是砀山梨。这种梨个特别大,尽管里面的果肉比较粗,但水份特别特别足。因为离产地近,所以当初真吃了不少。

到了上海,知道有外皮暗绿的“上海蜜梨”,还有外形小巧、果肉细腻、甜甜酸酸的“鸭梨”。

当我们有时咳嗽老不见好时,家人会拿个梨加些冰糖蒸了给我们吃,往往还挺见效的。

05西瓜

一到夏季,北方的西瓜总是令人艳羡。不像南方的西瓜个头那么小,北方的西瓜真是“又大又甜”,每个17~18斤都属中等,20~30斤的也稀松平常。

西瓜红瓤不稀奇,黄瓤就比较少了,更绝的我还吃过白瓤西瓜,不是生的哦,非常甜的,那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了。

还有一次,临近暑假结束,妈妈说最后一次买西瓜,可以按我的意愿挑两个西瓜,随便多大都行,只要我搬得动。结果我挑了两个大西瓜,大的那个估计有30斤。等吃的时候,一刀切下去,西瓜水到处横流,我直接嘴凑到桌面上喝西瓜水,那个甜呦都没法形容,原来西瓜太熟了,中间有两个碗的大洞,洞里全蓄着西瓜水,瓜一切就全流出来了。

到了上海,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大的西瓜了。再次吃到这么大的西瓜是后来到新疆旅游。那次在乌鲁木齐,排队买到当地的“网红”馕后,正好看到当地大西瓜,估计都有20-30斤,我们只有一家三口吃不掉啊,但当地一般要整个购买的。于是我们在西瓜摊等着,终于碰到另一组旅游者拼购了这个大西瓜。到了酒店,我们西瓜就馕,甭提多好吃啦!

06榴莲火龙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深圳出差,回沪时看到两种特别的水果。一种是浑身带刺的、黄绿色、如小西瓜般大小的、带特殊香味的水果,另一种则是外皮艳若桃花、如佛教莲花宝座上的圣果、两个拳头大小的水果,询问当地人才知道分别叫榴莲和火龙果,这也是我第一看到这两种水果。

最后我花了元买了一只榴莲,又花了元买了三只火龙果。

到了机场,别人告诉我,榴莲不能随身带上飞机,要么全部吃掉,要么托运。我把放有两种水果的纸箱准备托运时,机场不允许,我心一惊,以为榴莲连托运也不可以,这可就惨了。还好,工作人员说,这个纸箱不能托运,怕烂了,需要买机场专门的塑料筐,结果我又花了20元买了个塑料筐,再花10元打包带费,托运费没有花,但当初需要对托运货物保险——10元,这样才把这两种水果托运回上海。

到达虹桥机场,下飞机,搭乘到延安中路的机场巴士。尽管出发前,我怕水果颠簸,包了好多层保质,然后又是纸箱、塑料筐,但我突然发现这个筐有一种臭臭的味道(其实就是榴莲味)。坐巴士时,我特意走到最后一排,把这个水果筐放到座位后面。

刚开始里面乘客不多,等过了几站,乘客越来越多,连我坐的最后一排也坐满了。接着就听到周边不少人抱怨:“谁放的屁?这么臭!”我心里明白,但又不能说,心想,万一被司机知道,再被赶下车,该怎么办?

我屏着、忍者,一到目的地,立马拿着箱子,一溜烟下了车。等到了家,打开箱子,还好,水果都好好的,没有腐烂。

打开榴莲外壳,里面的味道更浓郁了,吃里面的果肉,感觉像腐烂的香蕉,而且我也觉得“臭不可闻”。

切开火龙果,里面是白色的果肉,上面有一粒粒的黑色“小芝麻”,那几个味道也甚是寡淡,我妈居然放几勺糖,让我沾着吃。

真没想到,当初花了元买的两种水果居然是这种结局。

07人参果木瓜

年初,第一次到海南岛旅游。天涯海角、椰林海岛,一片南国风光。而各种造型各异的水果更是目不暇接。

一天晚饭后,当地逛街,看见水果摊上有好多不认识的水果,就请教摊主,摊主很热情,一一答复,还让我们品尝。其中一种叫“人参果”,外形像小梨,上面有一道紫色的花纹,尝起来甜甜的,味道还不错,而且让我联想起孙悟空“大闹天宫”中的“人参果”,于是就让摊主挑了几个带回。结果拿回来的,大家尝了,都是又苦又涩,非常难吃,连带对当地摊主都印象不佳。

临回沪时,大家不约而同买了不少当地水果,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带回来的二个木瓜。因为知道我们不是马上吃,摊主让我们都挑比较青的木瓜。

拿回来后,一个让爱人带到她们单位去,另一个放在厨房。带到单位去的,没几天,木瓜就变黄了,她们分享了,非常美味。而放家里厨房了,放了一个月,都没有变黄,吃起来也不好吃。

后来我们总结了:可能是单位办公室冬天开暖空调,温度比较高,木瓜容易成熟;而厨房间没有空调,温度低,这些南方水果成熟不了。这个也很生动地诠释了“南橘北枳”、“环境对水果(或人)”的影响。

08结语

现在物流便捷、飞机空运,保鲜技术也更先进,甚至南美的水果国内也开始种植,所以我们不仅能吃到南方的水果,更能吃到世界各地的水果。

之前说的水果也仅是水果界的微小一角,而各种水果已走入千家万户,水果、蔬菜也成为健康生活的一个标志。

当然对水果美味的追求永远没有止步,各种嫁接、转基因品种也层出不穷,我只是希望,不要只追求外观、甜度,至少还要呈现出每种水果本真应有的风味,说到这里,我又想念起酸酸甜甜的“国光”苹果了。

知道以上叫什么水果吗?对这些水果印象如何?

END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cf/1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