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06092.html
(采访一)防治新冠肺炎,中医应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专访黄煌教授转自(脉景)(摘录)自古以来,中医药在治疗传染性、流行性热病具有独到的经验。为此,脉景专访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问题1:此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与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皆由冠状病毒引起,您如何看待此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黄煌教授:以上列举的各种疾病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急性传染病,必须严加防范。在中医看来,以上疾病都属于时令病的范畴,也就是说,其发病有季节性,同时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中国古代将这些时令病称之为“伤寒”“温病”“瘟疫”“疫病”“天行”等。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古代医家对时令病的治疗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问题2:病毒的变异是西医治疗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医在对此方面疾病的治疗有特别之处,哪些可以借鉴?黄煌教授:中医有句话:“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人感受什么病原体,中医是难以知晓的,但是中医可以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来倒推感受的病因,这种病因,是所谓的“风、寒、暑、湿、燥、火”等。也就是说,中医更强调患者的病理状态,并根据这个状态来选择对应的治疗方药。可以这么认为,无论病原体如何变异,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反应状态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人体用药,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问题3:经方在历史上多次疫情防治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黄煌教授:所谓经方,主要是指记载在东汉医家张仲景所撰写的医学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里的处方。《伤寒论》的问世与东汉末年的大瘟疫有关。这场瘟疫导致中原人口锐减,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可见一斑,张仲景说得更清楚:“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伤寒论》记载了张仲景为代表的古代医家治疗“伤寒”这一种急性传染病的临床经验。其中的麻黄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白虎汤、四逆汤等经方,一直是后世医家治疗那些时令性传染病的主要方剂。宋金元时期以及明末清初,中国的瘟疫也十分猖獗,当时的中医遵循几千年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应用《伤寒论》里面的经方,结合临床多有创新,取得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伤寒直格》《瘟疫论》《疫疹一得》《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等,就是古代治疗发热性传染性疾病的部分著名医著。问题4:据相关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等,您认为有哪些经方可供选择使用?黄煌教授:我没有治疗过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不能提出非常切合的治疗方案,只能根据“因发知受”的原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提供以下选方思路。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适用于发热初起,无汗、恶寒、头痛、身体疼痛者。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适用于极度疲劳及畏寒,面色晦暗、脉沉者。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枣):适用于发热、恶寒、无汗而烦躁、脉有力、体格壮实者。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适用于汗出而喘、胸闷者。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适用于发热、咳嗽而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者。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适用于寒热往来或发热汗出不解,心下按之满痛、呕吐、郁郁微烦者。柴胡桂枝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白芍、桂枝):适用于虚弱人群的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身体疼痛或皮疹者。黄芩汤:(黄芩、白芍、甘草、大枣):适用于发热初起、咳嗽、咽痛、腹泻、舌红脉数者。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适用于发热、自汗出、脉浮滑者。如口干渴,加生晒参或西洋参。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适用于胸闷痛、吐黄痰、便秘、上腹部按痛、脉浮滑者。三仁汤:(杏仁、薏苡仁、蔻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适用于胸闷腹胀、不饥不渴、小便短赤、舌苔粘腻满布者。凉膈散:(大黄、芒硝、甘草、栀子、黄芩、连翘、薄荷):适用于胸膈烦燥、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者。小青龙汤:(干姜、细辛、五味子、桂枝、白芍、麻黄、半夏、甘草):适用于咳喘、鼻鸣,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口不干渴者。桂甘龙牡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适用于咳喘气促、惊狂、失眠、汗出不止者。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适用于以脉弱、多汗、气短、头昏眼花者。四逆加人参汤:(附子、干姜、甘草、人参):适用于脉微欲绝、四肢厥逆而恶寒、腹泻不止、腹胀满者。炙甘草汤:(炙甘草、桂枝、地黄、人参、麦冬、阿胶、火麻仁、生姜、大枣):适用于消瘦肤枯、贫血貌、短气、胸闷、咳嗽声嘶、心动悸、脉结代者。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适用于疾病后期,低热持续或已经退热,其人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总之,以方证相应为原则,有是证,用是方。另外,根据历代医家治疗发热性疾病的经验,以下原则应该遵循:(1)病情传变迅速,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应对,常有每天数次变方者。(2)病情复杂,可采用数方相合的投药方式。(3)病情危重,需要加大用量,每日连进数剂。问题5:据世卫组织介绍,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也没有可用疫苗,但可有效预防。而中医的一大优势便在于治未病,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中医知识预防此类疾病?黄煌教授:避免接触传染源与阻断传播途径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至于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应该是合理饮食,避免体质偏差过大。体质偏热,经常咽痛咽干、口舌生疮者,宜清凉饮食,少吃辛辣酒肉。体质偏寒,面色黄暗、不易出汗或腹泻者,宜温和饮食,保护脾胃,可适当喝些姜枣汤、葱豉汤等。体质偏实,体格壮实、大便秘结、腹胀满者,宜清淡饮食,不要滥用补药。体质偏虚或年高多病,消瘦、易饥易汗者,宜均衡饮食,不饥不撑,吃好睡好,避免疲劳。通常的人群,都应该注意保暖除湿,合理饮食,避免疲劳。一旦出现乏力、咳嗽、发热、怕冷等,应该尽早就医,用药干预。(采访二)防治新冠肺炎,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面对新型肺炎,中医还可以有哪些积极举措以及个人该如何应对这场疫情。(上)问题1:请问在当今抗击新型肺炎的斗争中,中医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哪些可以推荐的中成药?黄煌教授:我还是那句话:“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中医是说不清是感染了什么病毒,但是知道如何去解决病人的痛苦。根据网上信息,医院呼吸与危重症I科主任陈国忠教授介绍,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病例中,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以上症状和体征的出现,可以按照中医“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分别选用对证的经典处方。处方是现成的,大部分在《伤寒论》中,还有的在后世医家的书里。千百年来沿用至今的好方多的是,比如小柴胡汤、麻黄汤、大青龙汤、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杏石甘汤、防风通圣散、甘露消毒丹、清瘟败毒饮、藿香正气散等,有的是汤剂,需要中医师配制,有的是中成药,药店有售。按传统经验,在治疗发热性疾病中,汤药疗效更好。如果是疾病的极期,在生死存亡之际,中医也有相应的对证方药,如清热的白虎汤,攻下的大承气汤、回阳的四逆汤、凉血的牛角地黄汤、清热解毒的清瘟败毒饮、芳香开窍的安宫牛黄丸等等。这些方及其应用经验都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临床经验,可以利用。就是看临床医生能不能用,会用不会用,敢用不敢用了。问题2:作为中医,如何看待最近新型肺炎病例在不断增加的情况?黄煌教授:截止1月29日15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而1月20日仅仅是例。病例是在不断增加。这种趋势是由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原体有关的。严厉的隔离措施依然是第一位的。目前全国各地上上下下都在搞防控,但对可能出现的继续扩大的疫情,我们应该要有准备。对我们中医界来说,应该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cf/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