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肇庆可以这样玩农文旅融合激发旅游新活
< 你印象中的乡村是什么模样呢? 历史悠久, 或风景绮丽、特产丰富, 亦或良田沃野、瓜果飘香? 其实, 如今的乡村魅力可远不止于此。 Part01 农文旅融合让田园更有“味” 鼎湖区沙浦镇黄布沙村 是西江流域的一座江心小岛, 气候适宜、土地肥沃, 素有“肇庆香蕉第一村”的美誉。 △梁亮摄 走进香蕉特色种植基地, 一串串硕大的香蕉挂在蕉树上。 目前,该村香蕉种植面积达亩, 年产量达吨, 主要销往珠三角及四川等地。 除了香蕉,粉糯香甜的苹果蕉 也是黄布沙村的招牌特产。 黄布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锦波 香蕉一年两季上市,分为中秋前后、春节前。现在已开始采摘了,一直延续到明年3月。一扎蕉有40斤至50斤,要趁着香蕉皮尚绿时采下,放置一周便慢慢成熟了。 △梁亮摄 该村还积极整合零散土地, 通过土地流转推动生态采摘园建设。 不仅如此,其周边既有革命纪念碑、 农会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 又有农事体验基地、 天湖鹭鸟生态邨等旅游资源。 一途鹅文化旅游(肇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园园 我们正在创建3A景区,前期已经完成了环岛6公里骑行道硬底化,配备一批观光车。现在我们正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自行车驿站,到时候大家可以来黄布沙村骑自行车、住特色民宿、采摘新鲜瓜果,后期黄布沙村的游乐项目将会更加丰富。 △廖文奕摄 目前,该村正全力推进特色旅游村建设, 结合民宿项目, 对村内部分道路进行整治提升, 结合农耕文化、包公廉洁文化 对农房外立面进行美化, 不断提升农村风貌。 △沙浦镇供图 Part02 古祠堂解锁农文旅新玩法 传统村落、乡村文物古迹、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承载着乡村文化, 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 目前,高要区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探索以古祠堂文化、古村落文化、 民族文化、乡俗文化为特色的 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已形成了河乐水生态旅游风景道、 西江文化风景道、回龙旅游风景道 三条旅游主题精品线路。 △水南镇龙源河亲水栈道。李一双摄 一到周末, 回龙镇赤水塘社区又热闹了起来, 吴氏宗祠(至德堂)、村史侨史文化馆里, 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器物 吸引了市民游客的目光。 不仅如此,黎槎古村八卦景区内, 古风古貌的建筑群错落有致; 而在不远处的澄湖村, 放眼望去,村内古巷、古屋 以及中西合璧的民国小洋楼、碉楼 经过重新保护、修缮后, 成为了市民周边游、短途游、 亲子游的好去处。 △陈彦成摄 古村落、古祠堂在高要不在少数, 与乡村旅游发展相得益彰的, 不仅是修缮后的古祠堂, 也有在此生根发芽的自然景观。 △陈彦成摄 回龙镇是高要著名侨乡, 古村落成群连片, 其中拥有国家级古村落2条、 省级古村落2条。 而这里的祠堂、民居多为清民时期建筑, 砖、木、石结构,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陈彦成摄 回龙镇串联古村落群、 现代旅游项目和美丽乡村, 活化利用古村落群,古祠堂等资源, 推出“回龙古村+美丽乡村+ 研学”精品旅游线路。 △陈彦成摄 目前,回龙镇正打造“1环、2核、2带”古镇项目,系统整合辖区赤水塘、八卦古村、澄湖村、大田塱村、奇趣园、棕榈谷和鲤鱼尾水库等地的田园、古村、森林资源为一体,实施全域旅游。 △陈彦成摄 凭借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近年来, 回龙镇加快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 乡村活力得到空前激发。 回龙镇委书记吴秀雄 我们将充分利用回龙独特的文旅资源,加快推进回龙古镇建设进度,着力打造文旅名镇。 △陈彦成摄 Part03 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多模式 封开县大洲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是一个推窗见绿、 开门见水的“大美之洲”, 文化、生态优势明显。 △图源封开发布 大洲镇近年依托贺江、东安江 独特的生态环境, 利用大洲的古村落以及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主赛区的品牌效应, 打造五公里范围的文旅体商圈, 发挥“体育+文化+旅游”的综合效益, 打造新业态、新热点, 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图源封开发布 同时,大洲镇通过流转回收土地规整旅游布局, 打造了龙皇岛码头公园、 两广源流博物馆、 生态精品民宿“风水间”, 全力推进贺江碧道画廊景区建设。 △陈鹏光摄 接下来,大洲社区 将推进水上游乐综合体建设, 开发摩托艇、亲水平台等水上运动项目, 打造田园花海亲子型采摘模式, 种植桑葚、黄皮等点状化的都市休闲项目, 并以“旅游+”开发 更多“旅游+非遗”“旅游+体育” 以及“旅游+农耕文化”多种发展模式, 加快推进“五公里商圈”建设。 △图源封开发布 可以预见, 肇庆农业产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乡村文化也将焕发新活力, 走出一条以绿色生态赋能、 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鼎湖发布高要发布封开发布 编辑:李雪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fb/12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州热销水果荔枝龙眼菠萝蜜黄皮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