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癜风比较出名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初试专业目录、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以及初试经验等几部分的内容,不过由于20的分数线还未公布,所以分数线以19或往年为基础,作为参考,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专业介绍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成为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通晓化工生产技术的专业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从事过程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2、招生数据

2.1专业目录

清华大学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院代码及名称: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拟招收人数:1人

考试科目:

①思想政治理论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④物理化学

2.2考试参考书

《物理化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文涛

2.3真题

关于真题部分,一般考完就封挡存放,学校也一般不会随意泄露出来,而网上的大家也不能随意相信,所以如果真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跟班学习,譬如独峰考研这边都会提供内部资料以及相关真题的剖析讲解。

2.49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

单科(=):50

单科():80

3、经验分享

C9的化学专业毕业,上岸清华核研院化学工程与技术。

我是工作了5年后,终于踏上早就已经犹豫了很多年的考研之路,希望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至于有些小伙伴们担心的出身问题,从复试的情况来看,还是很公正的。所以,如果你已经立志要考研,无论目标是清华,还是其他的,,或者是C9的高校,都应该专注于考试本身,而不是出身,压分这些所谓的不公正。无论这些所谓的不公正是否存在,都不是你自己能掌控的,初试前你能掌控的只有你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及抛开杂念的心态。

下面说说备考经验。

1、政治:

我用的小草的3件套,肖秀荣的8套卷,4套卷以及形势与政策。小草的书的优点在于把知识点用红色或者蓝色标注了,所以重点比较明晰,便于背诵。缺点也很明显,第一次看会觉得一本书花花绿绿的;其次,由于小草的书是所谓“精炼”的,知识点被切割,所以,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没有准备过的论述大题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8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论述题没看过。背诵的大题,我只背了4套卷的20题,命中两题,我觉得还算物有所值。

至于时间的安排,我本人是从9月初开始准备政治,毕竟年纪大了,搞突击抱佛脚什么的,不适合老年人,每天的时间在1小时15分钟左右,先看小草的知识点,然后做配套的习题8页,差不多1个月过完一遍。4套卷到手后,因为背诵大题比较花时间,最后10来天,平均每天花6小时的时间背诵。

2、英语:

3月开始先背的单词,用的乱序版,这个是个人喜好了。我用的“17天搞定GRE单词”的方法背诵,具体方法大家可以google。这个的优点在于可以短时间把单词全部背完,不给自己偷懒拖沓的理由。而且对于已经长久没看英语的人来说也能快速的建立起信心,毕竟当你阅读从看不懂很多单词到背完之后,仅有少量单词不认识,这种成就感还是很激励的。缺点也很明显,中间几天由于背诵的工作量很大,可能一整天10个小时的时间全都在背单词,但是只要熬过中间几天,背单词这个工程就基本结束了。单词背完第一遍差不多需要19天时间,这个是我自己划分每天背诵量的结果。

然后就是先做张剑黄皮书年代最久远的那几年真题,一个是检验单词的背诵效果,一个是熟悉下考试时阅读量和题型。剩下的真题,我是拿来做模拟题用的,所以,10月以后才开始做。中间准备的过程,阅读的练习用的张剑的黄皮阅读篇,提高篇和基础篇。我一般是卡表做,开始的时候时间给得宽松点,25分钟,做了60+阅读后,时间要卡在18分钟内。做完,先对下答案,解释不看,然后自己全文翻译,对照后面的翻译来检查自己的不足,翻译完再去看题目,思考自己为什么做错,最后才看题目的解释。基本上阅读按这个流程做完提高篇或者是基础篇,阅读已经能有不少提高,翻译也等于得到了训练,所以,翻译题型不用再特意花时间去准备。

新题型部分,还是用的张剑的书(我怎么觉得自己有点像个书托,伤不起),有个新题型50篇,难度适中,而且给了一些答新题型的技巧和方法,这本书做完,新题型基本无忧。作文部分,大家还是早点准备比较好,我自己比较坑,12月才开始写大作文的模板,何凯文的高分作文,书中给了大作文开头部分的万能写法,这个必须点个赞。小作文,嗯,考试前一个晚上才准备的,忐忑的心情就不用赘述了。最后考试,大作文我明显写跑了题....还好客观部分和翻译给力。

3、数学:

书,大家都懂的,李永乐全书,,历年真题解析,李永乐和王世安一起编的6+2模拟。课本,同济的高数和线代,以及浙大的数理统计。高数和线代课本只是用来查公式和概念的,书没怎么看,例题习题也没做过。浙大的数理统计,快速的看了一遍,对概念有个大概的映像,公式什么的,完全一带而过,没有细究。

准备数学的时间从4月开始,每天早上8点到11点半,除了最后背肖秀荣4套卷大题的那几天。全书,我的安排是做一章高数,接着一章线代,再一章数理统计,然后高数这样循环。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出现复习完线代把高数忘了,复习完数理统计,线代又什么都不记得的情况。当然这个不绝对,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好。全书第一次做,可能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不过第2次之后就比较快了,不做每章结尾的习题,大概40天,把习题也做完大概45天到50天之间,我最后全书做了4遍,章节后的配套题只做了2次。全书复习完两遍做一次就行,我只做了两次。

真题,我用来当成模拟题,毕竟这个最具有参考性。只做08年以后的真题就行,08年以前的题型,题目数量以及考试要求和现在都有较大不同,价值不大。最近年份3年的真题放在最后12月再做,用来查缺补漏。模拟题和真题11月底开始做就行,3天做一份就行,保持一个做题的速度。大题的书写要用考试的要求,就是步骤要罗列清晰得到结果,而不是自己觉得会做了就行,否则,可能考试的时候出现时间不够以及很低级的计算错误。数学最后中规中矩。

4、专业课

我用的物化课本是清华大学朱文涛老师编的《基础物理化学》(上、下),还有配套的一本小册子《物理化学辅导与答疑》,另外再推荐给大家:一本是《物理化学考研方略》(吕德义),这本书写得特别好,虽然出版的时间较早,好像没有再版(所以买的是复印本,质量还不错),但是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经典的例题与习题,特别适合结合课本进行理解和训练;另一本是《物理化学学习及考研指导》(沈文霞),这本书也非常不错,内容非常详细,特别是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开辟了一个专门的版块进行讲解。以上推荐的几本书,我都认真地看完做完了,收获颇丰,也改变了我对于物化这门课的看法,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学。

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理解。有人问我,物化课本每章节后面的习题做不做,坦率的说,我没有做(只做完了第一章的,而且后来被告知这一章不考),不是因为不想做,而是因为为了赶进度,最后没有时间做了,所以我给的建议是,如果准备的早可以做做,如果迟一点的话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做做,要是实在觉得时间紧,不做也没事。还有人推荐北大王文清女士的《物理化学习题精解》(上、下),以及南京大学傅献彩教授的课本和习题解答,这个可以作为参考。诚然,以上习题集及课本写得很好,是先辈们毕生的教学经验及心血,从学习知识的角度上,作为后辈的我们都应该加以重视,但是作为考研(专指清华),我们不仅要学知识,更多的时候还带着功利的一面,每个人都想把专业课的分数尽量考高一点,所以我们更应该针对性的去选择参考资料,因为我们考研的目的无非就是考上清华。

在学习之前就最好把参考书和真题资料找齐,对于真题大家可以在网上或者现实中向学姐学长购买。另外基础比较弱点同学就建议早点复习,或者跟班学习,班我推荐考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hq/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