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品牌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90627/7250532.html

欢迎来到这片小世界的第89个雨纪

前阵子被人安利,看了《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然后感觉不赖,就转过头来把另外几部《鬼吹灯》的改编剧都看了(加速的)。

先是同个导演的《怒晴湘西》,然后是《精绝古城》,最后是《黄皮子坟》。

这里绝对要吐槽一下《黄皮子坟》的选角。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用阮经天来演“胡八一”?一个动荡年代出生、当过兵、打过仗、上过山下过乡的混世痞子,摸金校尉,愣是被整成了一个讲着台湾腔的小白脸……

唉~导演你是想怎样啦~

胡八一、王凯旋结伴拉S剧照

再说说这改编吧,总之一句话,虽然是叫《鬼吹灯》,但你哪儿哪儿都见不到“鬼”,所有奇特、凶险、怪异的现象都能用奇怪的动物或者幻觉来解释。

(注意,以下内容涉及严重剧透,慎看!)

首先是《龙岭迷窟》,小怪是小蜘蛛,大BOSS是——大蜘蛛……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机关的辅助,而什么阴阳、八卦、五行、风水都只是解迷时候的一个工具,提供一点线索和说法,作为点缀。

然后是《怒晴湘西》,小怪是小蜈蚣,最终BOSS是一只大蜈蚣——真不愧是一个导演的手笔,套路惊人的一致。

《黄皮子坟》是大蜥蜴、变异植物、黄鼠狼加幻觉

《精绝古城》是行军蚁、毒蛇、植物加幻觉。

这一通看完,我顿时觉得心中对唯物主义的信念又坚定了几分,毕竟一个“刨人祖坟”的故事里,都不再有什么鬼神了,那还会有什么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呢……

话说,作为原著党,《精绝古城》的还原程度算是挺高的,其中至少还有一些个“科学无法解释”的情节,比如在一系列离奇事件后,遇到并解救了两个古代孩童的尸体,并且获得了一份意外的报答。

而《龙岭迷窟》的剧本是改编的最为出彩的,编剧把原本故事中李春来、马大胆等戏份不多的人物利用起来,产生了一个新的对立关系,也使得故事的联系更加紧密,结构更加合理。

(当然至于具体是如何的,恐怕还得你去看了原著和电视剧之后才能有一个对比。)

不过我今天要说的,并不是这些故事、编剧、拍摄的好坏,而是《鬼吹灯》及其改编作品中,为什么不允许有鬼神之类的存在。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社会和国家所提倡的主流文世界观是无神论的,就像《国际歌》中所唱: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但如果聚焦到每一个个人,我想不需要你多么诚实,你就会承认自己其实在很多时候总是会有意识无意识的做一些类似于有神论的活动。比如挑个好日子结婚,买一串据说可以招财辟邪的玉器,祭拜祖先时希望他们保佑自己,甚至只是一句“我的天呐”或者“见鬼了”。

我们总是会对某些超过人类认知范围的存在怀有恐惧、敬仰或者期待,就算很多年、在体制之内的教育,也没有办法彻底抹除我们心里对于那份未知的向往。

这是人的本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缺失,以至于我们不自觉的就会去寻找。所以中国人的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也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那么中国的艺术创作中有没有出色的“有神论”作品呢?

当然是不少的,但我一下子能想到的就是两个,《西游记》和《聊斋》(书以及影视作品)。

《西游记》不用说,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神仙妖怪别说一个两个了,那都是一群一群出现的。而且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教育部门是鼓励中小学生去看的——至少我小时候是的。

《聊斋志异》我最近一直在看(书),我们所熟悉的《画皮》、《倩女幽魂》之类的故事只不过是这本皇皇巨著的冰山一角。蒲松龄可以说绝对是个文学天才,如果你的古文阅读能力还可以,推荐你去看一看,领略一下文言小说的魅力。

但是这都是古代的作品了,放到现代,有点名气的,有神仙妖怪的……等等,有好多啊!

什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仙剑奇侠传》、《捉妖记》、《诛仙》、《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等,都是各种神仙妖怪啊。

这我就有点搞不明白了,为什么《鬼吹灯》的改编,甚至是只是集结成书出版,都要删改原有的很多情节,反倒是这些纯粹都是神仙妖怪的作品可以堂而皇之的上映,还收到追捧,这个审核的点到底在哪里啊?

之前想去淘一套没被和谐的书,未果

哎?对了,会不会恰恰就是这些作品“纯粹”都是神仙妖怪才能过审?

怎么说呢?你看拍一部《仙剑奇侠》,或者看一部《西游记》,大家都自然会认为这都只是书里写的或者电视里演的,没有人会认为这是现实世界。也不会有人真觉得自己可以“御剑飞行”,或者能偷吃到一个“人参果”。

这些上市作品的世界是架空的,不存在。既然不存在,观众和读者最多也就图一乐(注意力多半在俊男美女的爱情故事上),不会受到太深远的影响。

但《鬼吹灯》这个作品就很独特了,它虽然是一个猎奇的故事,但故事的发生背景是现代中国,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迷信思想。

“凡是巫婆、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以封建迷信思想和行为骗人钱财者及一般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所进行的有关活动,都是封建迷信活动,包括抽签、卜卦、算命、看相、测字、请神、驱鬼、看风水、符水治病等。”

这是某百科上关于“迷信”这个词条的一句解释,一对比发现《鬼吹灯》简直占了一多半,果真是不折不扣的迷信。

“这要是什么都不改的出版、上映,可是会极大的腐蚀人民群众思想健康的啊!”审查员心里如此想到。

所以说,要么你创作的夸张一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如果你要基于现实的背景创作,那么尺度就要好好拿捏了,否则这种迷信色彩浓重的“志怪”、“猎奇”作品多半也就只能在网上发表发表了。

但在我看来,其实大可不必这么费劲的“围堵”,所谓“迷信”包装的好一点就是“信仰”和“传统文化”,包装的low一点……那……那还真就是迷信,只是它的影响并不会变得的很大,也不会变得很小——会信的怎么都会信,不会信的基本不怎么会信。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疏导”,即普及科学常识和科学教育……

咳咳,我怎么谈起了这么奇怪的话题,打住打住……

那最后再吐槽一个点,除了《龙岭迷窟》之外,其他几作中,号称“胖子”的王凯旋居然没有一个是名副其实的胖子。不是说“日子不好过,饿瘦了”,就是说“小时候胖”……导演能不能用点心?!这么大个中国,这么大个演艺圈,找个壮硕一点的男演员有这么难吗??

“你怎么瘦成这样了”

以及“小时候胖啊”

《龙岭迷窟》,纪先生打8分,拍得比前几部都要用心,个人觉得选角除了胡八一还是欠点“痞气”之外,都还令人满意,故事节奏稍微还是慢了些,但大家拿来“下下饭”还是可以的。

至于其余几部,想看当然可以看,但如果只有时间看一部,那我还是推荐《龙岭迷窟》吧。

纪先生云:艺术创作中的无神论,就像21世纪的“官盐”一样,没什么必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jz/6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