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菩提六大终极问题
白癜风前兆 http://m.39.net/pf/a_6964966.html 文/小火文玩寄卖 网络上很多关于金刚菩提子的文章,但是还是有很多朋友总是在问小火一些关于金刚菩提子的问题,小火将这些问题汇总而成此文。 文中仅代表小火本人观点,如果不同意见,欢迎在文章评论中留言,大家提起讨论。 一,密度高低是首选指标所有的籽类文玩,都是要挑选密度高的、分量压手的盘玩。 沉水实验确实是一个比较常用而且简便的方法。 密度高的相反方向就是糠籽,一般情况下利用沉水实验可以挑出糠籽。 常言道“无裂不金刚”,金刚确实容易裂,如果泡水后处理不当,也是非常容易开裂的。 因此,泡水以后要迅速用纸巾或者棉布(最好选那种不掉绒的)将水分吸干,然后再阴干处理,使水分慢慢蒸发。 有经验的朋友,通过听金刚籽碰撞的声音和手掂分量就可以基本断定是不是糠籽。 二,“肉不肉”是关键指标关于“肉”和“柴”,之前小火写过相应的稿子,今天再说一下,别嫌罗嗦。 注:柴纹 柴,可以理解为骨瘦如柴,即纹路各不相连,出现很多孤立的、尖状纹理。 肉,可以理解为肉疙瘩,即纹路相连,粗壮。 纹路是否够肉,关系到盘玩的手感。 更重要的是金刚是要经常刷的,柴纹非常容易断齿,但是肉纹则要结实很多了。 至于我们大家常常听到的一代盘龙纹、二代盘龙纹、双龙纹、五星双龙、蜂窝、鬼脸等等五花八门的纹路名称,都是建立在“肉”的基础上的衍生品。 三,桩形高矮是美观指标对于桩形,原则上分为高桩和矮桩。桩儿即指对孔的长度与直径的比例。 目前市场比较认可的是矮壮,因此矮桩的价格要比高桩的贵不少。 注:高桩 注:矮桩 可能是由于玩家都比较喜欢矮桩,因此出现了一种有切工的藏式。 注:藏式 至于我们常常听说的雪花桩、南瓜桩、飞碟桩、梅花桩等等吧,也都是建立在高桩与矮桩基础上的象形叫法儿。 四,红皮与黄皮全凭个人喜好关于红皮和黄皮,业内也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有人说红皮好,成熟度高,又有人说黄皮耐盘,盘出来颜色好…… 注:黄皮 注:红皮 至于选择红皮还是黄皮,全凭各位自己的喜好了。 五,瓣数最不重要众所周知,瓣数越高越稀有。在文玩收藏领域,也是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也是司空见惯的。 谈到金刚是几瓣的,很多朋友就伸出手指仔细数了起来,但是忘记了密度和纹路的衡量指标。 一般情况下,瓣数越多,纹路越难做到”肉”,甚至都是柴纹。 这里并不是要打击喜欢多瓣金刚的朋友,只是想给您提个醒儿。 毕竟各自有各自的爱好,各玩各的,喜欢就好! 六,如何清理?如何盘玩?谈到清理金刚,确实是个苦差事,大金刚还好,如果清理小金刚,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 清理: 用水把金刚泡透,然后用刷子一点一点把缝隙里的残留果皮和杂质清理干净。 不管您是用钢丝刷、鬃毛刷、塑料刷都行,只要能清理干净,尽量别断齿就好,如果纹路够肉、够粗壮,一般不会断齿。 然后就是阴干,暴晒或者吹风极易开裂。 盘玩: 说到盘玩,无非就是盘+刷,说来说去就是这么几招,多刷多盘,也没啥诀窍。 提醒注意的是,尽量别上油,小火已经见到好几条被糟蹋的金刚了。 用油泡过以后确实颜色上的很快,但是会黑底子,无药可救了。 色差: 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边长呢。对待这个问题,可以多盘一些籽用来替换,盘玩一段时间后把色差大的籽挑出去。 或者重新串一下,把颜色较浅的籽放到能经常盘到的地方,追追色。 以上均为小火原创,一家之言,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版权归“小火文玩寄卖”所有,非法转载剽窃必究! 作者介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pihea.com/hphtp/6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香港司法就治不了黄之锋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